在河南大學108年的發展歷史上,最早的生命科學學科始創于1923年。由于各種原因,其辦學歷程曾先后于1950年和1962年兩次完全中斷。1987年,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新的生物系從零起步,重建并開始招生;2002年4月,生物系改建為生命科學學院。經過30年的艱苦創業,生命科學學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理工農兼備,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培養體系完整,高層次人才匯聚,科研水平高,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的學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目標,走過了同類學院幾十年的發展道路,成為高等學校學科建設的一個典范;被公認為是河南大學眾多學院的后起之秀和校園中的一個亮點。2017年9月,在學院恢復建院30周年之際,生物學科入選世界“雙一流”建設學科,學院又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學院目前有教職工201人,其中專任教師181人,教授(特聘教授)80人,副教授82人,博士生導師5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54人,在讀博士9人。在師資隊伍中,有雙聘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發展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6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9人,曾憲梓教育獎獲得者2人;有中原學者等專家6人,省級特聘教授4人,河南大學“特區支持計劃”專家、“攀登計劃”特聘教授、黃河學者和校級特聘教授60人,省管優秀專家2人,省級教學名師和校級教學名師各5人;有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師和師德標兵獲得者10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3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7人。
近幾年來,學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120項,總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生物學界影響很大的權威刊物上,如《Cell》、《Plant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Geoscience》、《Plant Physiology》、《PNAS》、《Plant Molecular Biology》、《Advanced Materials》等;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余部,育成農作物新品種10多個,獲批專利30余項,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10余項。
在學科與平臺建設方面,學院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棉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個(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3個(全球變化生態學實驗室、河南納米生物醫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作物逆境多組學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2個(轉基因動物與細胞工程實驗室、植物種質資源與遺傳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工程實驗室(中心)2個(乳腺生物反應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抗逆與特色小麥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生物納米醫學創新引智基地),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有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其相應的兩個博士后流動站,還有農學學科作物遺傳育種碩士點;有省級第一層次重點學科2個(生物學和生態學),校級重點學科1個(遺傳學);有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和植物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河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生物教學實驗中心),其中生物科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生物工程專業入選河南省“一流專業”建設。
全院教職工將百倍努力,在“學無止境,境如生命”的生科文化指引下,踏實工作,營造“敬業、誠信、務實、創新”的院風,努力開創學院工作的新局面,力爭為學校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承辦單位:北京言字旁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131-2111-6837 客服郵箱:kefu@yanzipang.com 京ICP證030485號